半岛官网近日,市民王先生从外地淘到一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《五金学习手册》,这本手册上印着一家镇江五金商号。到底是什么情况?一起来了解下。
记者看到,这是一本小开本的《五金学习手册》。到底有多小?目测是64开本,小到可以直接塞进衣服口袋中。记者量了一下尺寸,长为11.3厘米,宽为7.5厘米,厚为1.5厘米。小开本的《五金学习手册》还是个精装本,封面和封底皆为仿皮面质地,压在一层较厚的黄纸板上,只是中间的书脊略单薄了点,采取的是露出本色的白底板,有点类似于现在的“毛边本”包装风格,隐含着一种低调的奢华半岛官网。
当然,最突出的是它烫银印在封面上的几行字(图1):右上角竖行是大字繁体隶书“五金学习手册”,左下角位置是三竖行烫银魏碑体,字体偏小一点,右边是“镇江复顺昌机器五金号”,中间是“江边马路八十七号”,最左边是“电话:四十三号”。只可惜,因为这本手册年代有点久远,所以封面磨损较为严重,但好在烫银的字基本上还是周全的,所以还是让人能想见其昔日的不俗风采。
这样一种商号与手册的组合,记者第一次看到。翻开手册半岛官网,第一面和第二面便是一幅左右贯通的“通栏”大广告(图2)。其分为三栏:上栏为商号名称“镇江复顺昌机器五金号”,只是字体换成了楷体和黑体;中栏为业务范围:“本号经营,各国名厂,钢珠轴承半岛官网,橡胶皮带,米筛滚筒,船舶器具,工具材料,管子零件,大小五金,各种机油”,看来经营范围还是蛮广泛的,可以算得上是一家比较重要的五金商号;下栏为地址和电话“镇江江边马路八十七号,电话四十三号”,而且这栏的最左端还有一个红印戳,只可惜盖得不清楚,已经无法辨识了。手册的最后一面与倒数第二面,也是如法炮制,也是印的左右贯通的“通栏”大广告,内容与上述的一模一样。
不难理解,这个“江边马路”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苏北路,也就是现在的长江路。
再来看手册,记者翻到版权页,对这本《五金学习手册》有了一个基本了解(图3):这本手册“定价人民币八千元”,编著人是“孙泉安”,发行者是“大明出版社”,“位于上海闸北宝通路一八三弄三号”。版本情况是“公历一九三六年九月初版,公历一九五三年六月四十六版”。也就是说,这是一本正规的公开出版书籍,并非非法出版物或者是民国年间比较普遍的自印本。在这页上,记者还发现了两句广告,一句是“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”,一句是“如欲添书者请来函接洽”。前一句好懂,而后一句的意思,记者认为是一种邀约,为地方商号与这本手册的“结合”提供了可能性。
按照现在的观念,这种在普通商品上打上自家logo或广告语的行为再普通不过了,可理解为一种变相的广告方式。但是这毕竟是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样一段时间,从这本《五金学习手册》的版本情况来看,一本口袋装的精装小册子足足出了46版,可见此书利润之好,而他们将地方商号与手册“有机融合”的“生意经”肯定也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想法,在民国时期应该就有了。
显然半岛官网,这种地方五金号与大上海专业手册“联姻”的方式并非镇江复顺昌的创举。王先生认为,从逻辑关系上讲,因为五金手册中有“如欲添书者请来函接洽”的广告语,可认为这一创意更多的是来自发行商图书促销的想法,其发源地在上海,因为那里的图书发行出版业十分发达,且与当时的国际标准接轨,而这种专业手册或工具书出版对镇江而言几乎是空白。
随后的检索,也证实了王先生的想法:这本孙泉安编著、大明出版社发行的五金手册,能查到多个版本,果然发行了46版之多,它可能是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版本最多的五金手册了,当然也极具权威性。也因此,它为全国各地很多著名的五金商号打过广告,在封面和内页印上商号名字、地址、电话等,有的甚至是为某地的“五金同业公会”里的所有重要商号打call,而这里面服务最多的还是上海本土的五金号。不过,这本包打天下的五金手册也有竞争对手,王先生查到了上海南衡出版社发行的五金手册,其由戴沅陵、叶仲南编辑,初版是1939年,比孙泉安版迟了几年,版本也很多,可谓是其强劲竞争对手。
下面来回顾一下晚清至民国期间镇江五金号的发展状况:镇江最早的五金行业是铁匠铺、剪刀铺、翻砂作、冷作。清光绪年间,回族的杨姓兄弟先在镇江创办华勇兴铜锡号,后在上海创办勇兴裕铜锡号,华勇兴成为勇兴裕分号,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,与淮河、里下河流域各城镇均有往来,在九江、汉口设分店,生产的铜制乐器经上海运销国外。
上世纪二十年代初,镇江陆续开办了源康、永茂恒、勇泰昌、泉记、万祥、隆茂昌等铜锡店,如涌兴裕位于山巷东,勇泰昌位于万家巷东,泉记位于万家巷西,万祥位于贾家巷口,隆茂昌位于老新街。这其中,营业销售量最大的是涌兴裕、永茂恒,其次是源康、勇泰昌。各家商号的经营各有特点,如涌兴裕比较关注响器。源康在西门大街设立分号,还在南京设立分号泰康铜锡店,主要经营铜锡、日常生活用具,年营业额达到几十万元。永茂恒的店位于山巷西,它在安徽芜湖开设谈永茂铜锡店,除经营铜锡器、乐器外,重点是各种铁货,如铁钉、白铁、铁丝等。民国18年(1929年),在西门大街邹家巷口,时姓商人以9600元资金开设时庆记铜锡号,经营原材料为主,与上海沈桂记、无锡朱永记号合称“三记”,跃居铜锡业之首。
民国时期,除了这种以铜锡铁为主要业务的五金店,还有一类商号也算在五金店内,就是玻璃五金店。民国18年,镇江开办了经营玻璃五金的福润、镇泰祥两家商店,福润位于洋浮桥西,镇泰祥位于银山门,这两家商号的货物质量优良,装配相对迅速,定价也比较低廉,所以业务量均较大,赚利颇丰。此外,还有位于打索街的姚义昌、位于银山门的顺泰昶等商号也经营这项业务。镇江这些玻璃五金店的销路以客帮为主,本埠并不占大头。
镇江沦陷后,铜锡铁等原材料为日军控制,五金行业衰落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镇江大小五金店发展到30家。
回到这本老五金手册为之打call的商号上,镇江复顺昌机器五金号在当年镇江的五金业舞台上,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?值不值得大上海的权威五金工具书为之摇旗呐喊呢?
准确地说,透过这本六十多年前出版的老旧手册,记者仍能感受到当年复顺昌机器五金号做生意的一种气度,它不是在做生意,它首先在气势上把顾客说服了对于比较重要的客户,这家商号有这个财力送一本价格不菲的专业手册半岛官网,毕竟五金号在所有商号门类中,属于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类。它有许多技术门槛和专业常识(图4),不是普通市民都熟悉和了解的。而这本手册对众多的买家来说,可以常翻常新,时时记得这家商号。
你别说,复顺昌机器五金号还真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!王先生咨询了我市多位文史爱好者,最终找到了答案,对这家商号的来龙去脉有了全面的了解。来划一下重点:民国19年(1930年),在江边码头口出现专营船舶五金的复顺昌商店,经营船用配件、阀门、靠球、滚筒、力车等,并带售柴油。
新中国成立后,复顺昌商店依然存在且经营状况相当不错:1950年,镇江市百货公司兼营五金商品;1954年,私营五金业营业额为48.53万元,占五金市场年总营业额的65%;1956年,私营五金商全行业公私合营,有坐商35户,业主及从业人员93人,职工346人,全行业总资金8.68万元。这其中,规模较大的复顺昌五金店有资金3.7万元,从资本数量上来看占到四成以上了,可以说是当年镇江私营五金号的第一家,它在公私合营后,因为货源充足,品种增加,营业额持续上升。
1956年7月,中国五金机械公司江苏省镇江市公司成立,设立五金批发部,零售网点有复顺昌、培大、华康、复兴、盛昌、慎昌、裕康、森记、隆茂昌等9家,经营建筑五金、船舶五金、工具五金、水暖五金、机械配件等,在这些店中复顺昌还是排在第一位。1958年初,五金机械公司与煤建器材公司合并,下半年又划出,成立镇江市商业局五金、交电、化工批发部。1959年,成立镇江市五交化公司,五金行业网点撤并为复顺昌、复光、华康3家
到这里,记者终于整明白了,原来复顺昌商店就是镇江市五交化公司的元老级前身啊!(竺捷)